我省多措并举稳住外出务工基本盘
稳岗拓岗促就业
近日,黔东南州从江县点对点组织输送626名农村劳动力到广东、广西务工,这是从江县近期输送的第三批“甘蔗采收工”。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两广地区“甘蔗采收工”需求量大,黔东南、黔南等地瞄准这一就业机会,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前往务工增加收入。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我省跨省务工农村劳动力常年动态保持在600万人左右,务工收入占农村家庭总收入40%以上,占脱贫劳动力家庭收入70%以上。从年初的“春风行动”开始,贵州通过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形成全省一盘棋、协同省内外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工作格局,多措并举稳住外出务工基本盘。
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
望谟籍外出务工人员韦发,2023年初乘坐“蜂王行动”望谟——惠东返岗直通车到达广东惠州,如今他在惠州市惠东县华江鞋业厂上班,包吃包住,平均每月工资6000多元。
“从望谟到惠州,政府部门精心为我们安排吃饭、住宿,根据我们的意愿耐心帮我们找工作。”回忆起两地人社部门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韦发心里充满感激。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东部省份实现稳岗就业,我省印发2023年劳务协作工作要点、贵州省劳务协作站体系化建设工作方案,通过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对接。
在广东、浙江、福建等黔籍外出务工人员分布较集中省份,建立劳务协作“省级总站 市级分站 县级工作站”服务保障体系,分级明确工作职责、任务、人员配备等,搭建省外就业服务“一张网”。目前,全省共建立225个劳务协作站,其中省级总站4个、市州分站17个、县级工作站204个。
分别与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四省人社部门签订劳务协议235份,不断健全省际劳务协作机制,与广东省共建129个“一县一企(多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吸纳4万多名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
建立黔籍外出务工人员老乡群、开通全省外出务工服务专线、建立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企业台账等,掌握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生活、企业用工需求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目前,共建立老乡微信群613个,服务9.92万名外出务工人员;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专线,为来电群众处理维权、求职、政策咨询等事项7000余件;建立950家重点企业台账,针对性开展服务工作。
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
“这个培训真不错,能掌握技能不说,培训完还有很多岗位供选择。”剑河县东西部协作叉车司机“订单”培训班学员,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后顺利到佛山市实现了就业。
剑河县人社局结合群众技能提升需求和企业用人需要,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技能培训,帮助培训对象实现培训即就业、技能促增收的事例,是我省开展技能培训的一个缩影。
2023年,我省统筹抓好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
完善培训政策。制定《关于推动职业技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组织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项培训工程,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技能培训品牌。
建设培训平台。完善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围绕“贵州酱酒”“贵州磷化工和新材料”“贵州绿茶”“贵州大数据”等,建设首批8个省级培训基地。
培育技能人才。围绕新能源电池、大数据、酱香白酒等企业需求,聚焦20个乡村振兴重点县的农民工、易地搬迁等群体,多层次、多渠道培育技能人才。
强化协作培训。推动粤黔协作技能证书互融互通,促进技能人才合理流动。强化东西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展“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培训,继续举办“广港班”“广汽班”“广酒班”等订单班。
省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的培训更多是在省内进行,根据需要将劳动力培训好后再输出到省外务工,但通过近期的走访调研发现,很多在外省工作和生活的劳动力也需要技能培训,所以目前正在探索开展异地培训,将本省培训与异地培训结合起来,助力外出务工人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不断加强服务保障
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在广州市建立“山海心连之家”,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按照“让流动党员找到组织、让外出务工人员找到家”的目标,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所有贵州籍在广州的务工人员,服务内容包括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劳动维权等,通过贴心、暖心的服务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让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增收入”。
把群众关切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
除了在省外建立“山海心连之家”,在省内梳理外出务工人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50项高频需求事项,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提供服务。目前,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贵州人办家乡事”平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5057件;同时,积极兑现相关就业补贴政策,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截至2023年11月3日,全省兑现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交通补贴81836.46万元惠及144.33万人、自主创业补贴2107.67万元惠及4213人。
聚焦群众的关心和关切,我省还搭建起大数据平台,结合节假日期间的上门走访,建立就业监测和失业预警机制,及时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就业。(记者 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