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贵州大地生机勃勃。
农人们在田里辛勤劳作,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他们的手里不光拿着锄头,更用上了无人机、开上了农耕机。在数字引擎的悄无声息中,在智慧农机的轰鸣声里,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不断在田畴沃野间注入新力量,播下新希望。
乌江之源,山水如画。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依次把姜块放进沟里,再小心覆上土壤。“今年我们将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黄粑、黄牛、黄姜‘三黄’产业和苗绣产业发展。”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
田间地头,生机盎然。威宁自治县雪山镇马铃薯种销专业合作社陆续种下了4000余亩马铃薯,放眼望去,大地被一条条白色薄膜装扮得分外耀眼。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贵州视察,指出“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殷殷嘱托化为强劲动力。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做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以科技作为点睛之笔不断注入新力量,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
做优“农业芯” 播下新希望
眼下正是蔬菜育苗好时节,在位于开阳县的楠木渡蔬菜种繁中心,一粒粒种子正在等待一场奇妙之旅——
工人将黑色的穴盘送进清洗机,随着水流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清洗消毒后的穴盘像船一样缓缓驶入床机,通过一条智能物流栽培天车系统,一个个承载着“种子旅客”的苗床在空中流转,最终被送往各自的停泊港口。
从种子“工厂”一路行至田野,彩椒鲁斯卡“出厂”后正在贵阳农投集团楠木渡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行使新的使命,贵阳市菜篮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维伟介绍着好品种带来的优势:“这些是嫁接苗,是一种无限生长型品种,等到成熟后,单果有半斤重,6月中旬可以上市,一直要采收到11月下旬,预计可实现亩产1.2万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两年多来,贵州现代种业集团聚焦蔬菜、粮油等产业,在全省建有8个蔬菜种苗繁育基地,3万余亩水稻制种基地、3000余亩玉米制种基地,其中蔬菜种苗年产能可达4.6亿株,辐射带动蔬菜种植30余万亩。贵州现代种业集团董事长王陈表示:“我们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合作,大力推广蔬菜嫁接种苗,促进蔬菜产业增产、增效,结束了贵州果蔬类嫁接苗大量从省外购买的历史。”
做优“农业芯”,播下新希望。不仅是蔬菜产业,近年来,贵州加快推进优良品种种子种苗一体化、提升产业聚集度和发展水平,形成了贵阳蔬菜、遵义辣椒、岑巩水稻等集约化育苗样板,奋力推动从种质资源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
当下,贵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助力产业欣欣向荣,广大农民的日子也映照得越来越红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如火如荼,科技赋能种业创新,正在广袤的田野上次第开花。
做好“土特产” 奔向大产业
夏季将至,罗甸县沫阳村红心火龙果进入紧张的管护阶段。
随着当地火龙果产业的发展,沫阳村人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去年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大订单,不仅鼓起了村民的腰包,更扩展了接下来的销售市场。
在沫阳村火龙果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才华看来,受市场青睐的第一因素一定是品质,他说:“以前这一片都是荒山,因为土质不行,种什么都不结果。后来我们公司流转土地后,进行了土壤改良,采用生态农耕模式,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不用化学激素、不用农膜、不用转基因种子,这是种出高品质火龙果的秘诀。”
从前的荒坡变“金土地”,规模扩大的同时,提升品质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无独有偶,贵州蔬菜集团在安龙县春潭街道巧凹坝区种植的菜心也是畅销粤港澳大湾区的“明星产品”。这里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还获得了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认证。现采现摘的菜心搭乘冷链车一路南下,送到大湾区市民菜篮子中依旧鲜嫩欲滴。
贵州蔬菜集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龙义介绍:“一年我们收三季,全部销往大湾区,初春的时候,每天可达4.5万斤的运输量。”
高产量源自高标准。早在去年入冬期间,贵州蔬菜集团便在安龙就菜心种植开办了专题培训,参训人员“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为安龙菜心基地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了有效保障。为了让流入市场的每一根菜心都成为标准菜、优质菜,2023年当地出台菜心产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菜心在品种、种植、采摘、等级、物流等各环节实行标准化、技术化生产,助力“小菜心”奔向“大产业”。
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贵州各地“土特产”百花齐放。茶、辣椒、水果、蔬菜、中药材等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新增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全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产业路越走越宽。
做响“好品牌” 农业大发展
4月,蓝莓陆续进入采摘期。走进黔东南州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饱满的果实像一颗颗蓝色宝石正待丰收。
2023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全国共有69个品牌入选,麻江蓝莓榜上有名。
目前,蓝梦谷是中国南方最大蓝莓种植基地。1999年,第一批引种栽培的蓝莓在这里扎根,并迅速蔓延到周边地区。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蓝莓成为麻江“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全县蓝莓种植面积8.71万亩,截至2023年,麻江县蓝莓基地投产面积7.2万亩,产量3.89万吨,产值8.04亿元。
产业欣欣向荣,当地开足马力加快品牌建设,“麻江蓝莓”被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产品清单,并收录入贵州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麻小莓”品牌跻身全国知名农产品品牌百强榜单。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除了麻江蓝莓,贵州茶更是走在前列的佼佼者,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方涛表示:“经过多年努力,贵州茶产业已构建‘贵州绿茶’省重点品牌 ‘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雷山银球茶’‘梵净抹茶’等‘主要区域品牌 企业品牌’的体系,贵州绿茶2017年成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首个茶叶类省域地理标志农产品,位列2022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第21位。”
纵观全省,特色优势产业走出康庄大道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各地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在土特产上不断做精做强,打造出一批批叫得响的品牌,有力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振兴,激活沃野田畴风生水起,助农增收成效凸显。202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和8.1%。
当下,贵州高原之上,产业兴旺正引领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记者 刘皓 赵勇军 梁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