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镇市小坡村、开阳县高寨村、修文县三合村、息烽县田兴村,只见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一个个曾经困于群山之中的贫困村找到了发展“金钥匙”。
近年来,贵阳贵安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农村资源要素,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新动能和新机制,探索推行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股份经济“1 1”发展方式,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赚”的发展方式
水果、辣椒、奶牛、蛋鸡……在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蓝天白云绿地、菜田花海果林映入眼帘,描绘了一幅幅现代农业新图景。
小坡是一个苗族、布依族群众聚居村寨,曾是国家贫困一类村。时过境迁,该村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肉鸡养殖项目年产值900万元,蛋鸡养殖项目年产值5700万元,水果种植项目年产值1200万元……”近日,小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仕飞自豪地盘算着“家底”。
数据背后,是小坡村坚持党建引领、贯彻“1 1”村级集体发展方式的有力印证。
产业兴才能百姓富。小坡村坚持以“生态有机水果为主、家禽养殖为辅、两红文化带动”的产业发展路子,通过吸纳村干部群众入股运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助农增收。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至少增加48万元。
2022年底,贵阳贵安出台《贵阳贵安探索村级集体经济“1 1”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在全市选择50个村“两委”坚强有力、群众基础好、村民参与意愿强烈的村,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村干部、村民及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组建股份制公司的“1 1”混合所有制组织形式和商业运营模式,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参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营主体不明、机制不活、激励不足、活力不强等问题,着力构建村干部带头发展、村民积极参与、市场多元联结、集体增收见效的发展新机制,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注入新动能。
同时,贵阳贵安对包括50个试点村在内的全市996个行政村的经营性资产进行清查登记,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统筹中央、省、市衔接资金帮助各试点村针对性开展产业配套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选派36名选调生和70余名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到村帮扶发展。
今年,50个“1 1”试点村混合所有制公司共计实现新增经营性收入1776万余元,有效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
强化“管”的发展基础
修文县大石乡三合村曾是全乡贫困人口最多的村,短短数年,该村转变思路培育主导产业,列入市级村集体经济“1 1”发展方式示范点,成为贵阳贵安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
成功“秘诀”,从一个“管”字说起。
针对旱地多、水源少、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三合村因地制宜种植甜象草、黑麦草等牧草,修建了500平方米的牧草加工厂,探索“三种三养”特色产业系列,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在推进“1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贵阳贵安强化“管”的发展基础,抓制度建设、抓定向辅导、抓数字赋能,让“管”的基础更加稳固。
在制度建设上,围绕规范集体资产资源经营管理、财务收支和收益分配等内容,制定并印发《关于做好贵阳贵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通知》《贵阳贵安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及财务管理示范制度(暂行)》等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各村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实现所有行政村的巡查整治全覆盖,切实规范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市场化经营行为和“1 1”混合所有制公司的联动机制,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定向辅导上,强化“1 1”试点探索过程化调度分析,按照试点村需求问题派单,市、县、乡分级研究办理的方式,及时研判各试点村发展探索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试点工作“问诊把脉”。同时,为50个试点村选派法律顾问,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普法宣讲等方式,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为“1 1”混合所有制公司发展提供保障,切实维护村级集体及村民的合法权益。
在数字赋能上,依托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扎实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查登记录入工作,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台账,精准掌握农村集体“三资”存量增量。同时,持续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对试点村数字化、透明化、高效化管理,组建县域集体经济代收付管理中心,对试点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统一平台、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提供集体经济的便捷化、规范化服务。
激活“用”的发展动能
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鑫鑫工贸公司精选厂房内,火红的辣椒连夜装车,辣椒过秤、村民收钱,一派繁忙景象。
2022年,高寨村探索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1 1”发展模式,由村集体出资49万元,占股70%,群众、村干部出资21万元,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鑫鑫工贸公司发展辣椒产业。当年实现收益48.08万元。
“公司转化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后,大家劲往一处使,收入提高了,发展的信心更足了!”高寨村党支部书记田超笑着说。
为有效提升“1 1”发展质量,贵阳贵安通过抓股权联结、抓效益分配、抓综合带动等形式,持续激活“用”的发展动能。
抓股权联结,坚持村党组织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1 1”混合所有制公司的绝对领导,按照村集体绝对控股,支持村干部带头、引领带动村民以资金或土地等作价入股,结合村域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链发展需要吸纳其他社会主体参股的方式,推动参股各方在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优势共享,实现了集体有效增收、村干部劳有所获、村民联结带动和经营主体融入乡村振兴的多方共赢发展。
抓效益分配,围绕股权利益分配,加强对村集体脱贫攻坚衔接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入股收益的分配管理,完善股权结构和利益联结机制。此外,积极引导各村加大对村民分红力度,对集体经济结算年度收益实行普惠全体成员分配、脱贫监测户和低收入困难户重点分配、积分制基层治理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归属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抓综合带动,坚持以发展产业为重点,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等问题,各试点村通过“1 1”混合所有制公司发展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创文旅等,探索“飞出地”和“飞入地”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今年以来,50个试点村共计新增发展产业项目70余个,利用衔接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20个,直接或间接带动本村村民4372人参与产业生产,发放劳务工资报酬484.72万元。“1 1”发展模式的创新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新型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发展格局。(记者 陈诗宗 董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