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1月20日电 今年来,广东省惠州市和贵州省黔西南州积极贯彻粤黔两省2023年东西部协作协议,借鉴广东省打造农村“四小园”的做法,整合、引导惠州市、黔西南州两地东西部协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开展“我在贵州有个园”的认捐认建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村集体经济、庭院经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两地合作向更高质量迈进。截至目前,已认捐认建各类“有个园”234个。
农业产业园成群众增收“致富园”
“大家看到了吗,这是我们荔枝树下种番薯,在我们果园建设初期,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
立冬过后,在册亨县岩架镇江边的荔枝园里,果园负责人吴宇辉正忙着直播,向网友介绍荔枝套种番薯的成效。他说,在荔枝树下种植番薯,既能保持土壤水分,还可抑制杂草,荔枝园里还放养了一群吃草的鹅,通过生物防治,有利于荔枝树的生长。
吴宇辉是广东惠州人,一年前,他来册亨考察调研,立即被这里优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吸引,种了近十年荔枝的他,决定留在册亨做一个“新农人”。
“这里气候一是有北盘江的守护无霜冻,二是产期比广东晚了将近15天,整个气候非常适宜,冷的时候也冷,热的时候也热,很适合荔枝的生长。”去年9月份,吴宇辉在岩架镇板弄村建立300亩晚熟珍稀荔枝种植示范基地,从惠州引入挂绿、桂味、糯米糍等优质荔枝品种,建设生态智能荔枝园。
“我今年引进了遥控式和乘坐式除草车等智能化设备,可以把果园除草效率大大提升。另外,通过直播、举办培训,把广东最优质的荔枝品种、育好的苗、管理方法等分享出来,希望能够让村民通过种荔枝富起来。”吴宇辉说。
“在这里上班不仅离家近,最主要是有一份收入之外还能很好地照顾家人。同时,上班还可以学到新的种植技术、新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总之很好。”在荔枝园上班的罗福蒙开心地说。
入冬后,晴隆的气温低了不少,但在位于晴隆县西南部沙子镇的黔峰茶业有限公司茶山上,拉沟施肥、除草、防虫等,管护工人忙得热火朝天。
“我在这里做工已经有3年多了,这里离家近活也轻松,每月还都有工资拿。”王开达和他的妻子都是黔峰茶园里的管护工人,他对当下的工作很是满意。
黔峰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杰介绍,自黔峰茶业成立以来,就采取“公司 基地 订单 茶农”的农业化经营模式,管护茶园达1万余亩,间接带动1000余户就业。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长,是贵州优质早春茶产区,目前已实现“一人一亩茶”的目标。
去年,大亚湾开发区向黔峰茶园投入帮扶资金190万元,建设红茶生产厂房1座,厂房占地面积680平方米,搭建有红茶生产线1条。今年,大亚湾开发区与晴隆县黔峰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茶园认领计划“我在贵州有个园”。截至目前,已有17家企业认领茶园80余亩。
近年来,黔峰茶业有限公司依托近千亩茶园,坚持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积极打造茶旅融合新名片,推进茶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大对农户的技能培训,让农户都有一技之长,同时,深入挖掘和传承茶文化内涵,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加大‘我在贵州有个园’茶园认领计划,让晴隆茶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贵州的茶叶。”刘杰说。
让庭院有“看头”更有“赚头”
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村民王付金家的庭院是一个小花园。庭院里有花架和凉亭,平时是休息区,一到旅游季,还是农特产品售卖区。
在王付金看来,他家这处由铁皮彩钢棚改造的小花园不仅美化了自家庭院,还为家里开辟了一处经营小生意的场所。
在安龙县很多村子里,村民们将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利用起来,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休闲旅游等多种类型庭院经济,改善居住环境,为和美乡村增色添美。
“我们只出那么一点钱,村里却出那么多钱来改造我们家的环境,我感谢都来不及呢。”每当提起自家庭院的改造建设,安龙县笃山镇梨树村村民韦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22年7月,通过东西部协作工作组、仲恺驻安龙东西部协作工作组多次调研以及县、镇、村共同协商,决定利用2022年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资金200万元,同时筹集社会帮扶资金50万元,集中对梨树村梨树组实施“四小园”修复提质改造建设。
改造建设以修复农村为主,设计施工团队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进行设计,坚持乡村建设自下而上原则,让乡村建设不再千村一面,让乡村建设真正成为村民自主建设村庄,发挥改造资金最大效益,打造贵州乡村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样板;设计施工过程中,设计施工团队要到户与农户共商,最后出具施工图、效果图,经镇村干部、农户、设计施工共建团队三方签字确认后组织实施,坚持“一户一策一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际再进一步优化实施内容,达到各方满意的效果,实现每一户修复改造建设后就是一个小景点,使之与安龙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公园大景区相融合;充分尊重乡土文化,坚持原有风貌修复改造,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就地取材,在农户家取材,少投入达到大效果。
“让群众满意,既要有先期的科学规划,又要兼顾公共区域和村民的私人区域、各家各户的美观和日常增收,还要兼顾村集体的重要项目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凡说。
梨树村“四小园”改造建设共涉及37户,不但让家家户户更宜居,还让一些家庭的小菜园有了更大的产出。
“我们种植的蔬菜种类比较多,都是无公害的蔬菜,吃不完我们就拿到市场上去销售,还能增加不少收入。”村民王新说。
像王新这样发展庭院经济的村民在安龙县,甚至于黔西南的很多村子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庭院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不但给群众提供了惬意的空间,优化了村居环境,而且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真正把庭院经济、边角经济转化成了美丽经济,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收益。
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
“这几年村里发动村民多种茶,不仅把房子改造得更漂亮,而且还清理了闲置空地、边角地来种植茶叶。现在我们村生态越来越好,通过种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贞丰县长田镇长田村的种植户王西江开心地说。
一直以来,长田村村民收入主要以茶叶种植加工、外出务工为主。
为盘活现有资源,提升乡村的吸引力,2021年以来,惠州市惠阳区工作组协调安排325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长田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让长田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通过借鉴广东“四小园”经验,坚持规划先行,结合群众意愿,在有序推进“一分三净五改”工作的同时,引导农户发展茶产业,改造宜居农房180多栋,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简易棚、危房37处,清理闲置空地、边角地20处,打造“微茶园”120个。
今年,家住贞丰县长田镇长田村的村民王祥,仅卖茶青一项有2万多元纯收入,再加上自家的小卖部利润,一家人的生计有了着落。
在户均茶园面积8亩左右的长田村,像王祥这样靠茶养家的人不少,茶叶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长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必凯介绍,长田村种茶历史悠久,但原有的早春茶种植因种植零散、缺乏系统的制茶技术等原因无法带领当地百姓致富。
因为贵州大学专家的到来,长田村的茶产业迎来新生。
近年来,惠阳区协调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1150万元,帮助该村完善茶叶加工链条。引入贵州大学科研力量,联建“博士工作站”及“制茶示范坊”,探索扁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并开展技术指导。
专家学者组织当地茶农开展种植、加工技术理论讲座并到田间进行实地培训,指导农户学习科学技术,提高茶青加工附加值,实现每斤干茶增收30元以上。同时,帮助购买相关设备,发展35户示范户建成家庭作坊式的“微工厂”。
瞄准长田村茶叶产量高、品质好等优势,2021年以来,惠阳区还协调安排东西部协作资金180万元,在该村及镇人口密集区域选址,建设茶青集散交易市场2个,以公益形式无偿提供30个铺位给茶农使用,引导相关农业经纪人参与采购,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带动产业发展,现该村已有600多户农户从事茶叶种植及加工。2022年,相关市场茶青交易量100多万斤,交易额5000多万元。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长田村成了黔西南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以美丽生态为基石,以特色茶产业为助力,走出一条自己的致富之路。
经过打造,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特色茶产业兴旺发展,茶文化美誉度提高,茶农生活富裕富足。如今行走在村里,随处可见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美画卷。(邓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