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牌 延长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
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
近期,一款产自思南县的陈薯酸辣粉火爆电商市场。在某抖音博主的橱窗里,该产品占据粮油速食爆款榜第二名,热销200多万单。
据了解,该产品由思南县一家专注红薯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每天可加工鲜红薯1500吨、年产淀粉2.5万吨,可年产各类酸辣粉1亿桶,全年合计销售产值超3亿元。走进该公司加工车间,红薯先是被制成晶莹透亮的粉饼,再通过自动化生产线一路“重塑”,成为粉条、薯片、薯粉……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思南县以三道水乡为核心,带动24个乡镇街道、合作社及广大农户种植红薯,建成集科研、试验、示范于一体的种植基地2000亩、育苗大棚基地200亩。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2022年,全省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农产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培育,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升级设施装备,建设智能化生产线,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合服务,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生产、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
通过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壮大加工企业、推动科技工艺创新等举措,2022年,贵州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9%。
在紫云自治县板当镇硐口村蓝莓种植基地,一颗颗如蓝宝石般的蓝莓鲜果直接销往大型商超和精品水果商店,大部分则被运送到距离基地不远处的猫营镇工业园,在企业进行深加工。
“全厂每年可以消耗3000吨至5000吨蓝莓。”贵州百灵紫云蓝莓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主管岑灿告诉记者,目前加工厂有1万立方米冷藏库已投入使用,蓝莓干、蓝莓汁、花青素粉提取等生产线将在今年6月底正式投产。
从种苗培育、基地种植、鲜果采摘、产业加工到产品研发销售,通过三产联动,小小蓝莓带动近300名村民增收。
贵州生态环境良好,发展优质农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绿色、原生态、无污染,这是贵州农产品的标签,也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
在遵义市虾子镇,得益于加工厂的引进,当地辣椒被加工成一袋袋口味各异的火锅底料以及麻辣香锅、小龙虾调料,辣椒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景象;
在水城经开区的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多道工序,一颗颗刺梨果被加工成18种产品,助力水城区形成集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刺梨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剑河县,从生产车间、加工车间到直播间,一朵菌菇串起一条产业链。背后是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精修内功、深耕市场的前瞻布局。今年,该公司又瞄准了预制菜加工市场,积极整合区域特色农副产品,打造“菌菇 ”等特色菜品,让菌菜鲜香千万家。
一颗颗刺梨果摇身变成罐装饮品,一个个小辣椒加工变成瓶装辣酱,一篮篮百香果变成了甜果脯……当前,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延长产业链,从种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延伸,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记者 吴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