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叠翠流金展丰颜 沃野千里好风光-尊龙官方网站
贵州频道
>>正文

贵州:叠翠流金展丰颜 沃野千里好风光-尊龙官方网站

2023-11-01 09:07:04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叠翠流金展丰颜 沃野千里好风光

  一季秋来,万物丰。

  新鲜的农特产品刚下地,千里之外,以老干妈、贵茶、宏财刺力为首的企业,就带着贵州独特的风味抵达广州珠江,参加正在火热举办的广交会。

  一产培优,推广标准化种植;二产变强,推进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三产壮大,黔货出山广拓市场……当前,贵州正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推动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沃野逢秋时,“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迈进高山丘陵、梯田坡地,看黔贵大地丰收喜、腰包鼓、农民笑的农业现代化“丰收”画卷。

  品牌强农 “贵”字号打造金字招牌

  10月24日,湄潭茶山云雾缭绕。

  “忙碌的秋茶采收过后,目前我们的茶园进入了管护期,越过今冬,又将迎来春茶上市的季节。”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朝友告诉记者,“我们现有生态茶园基地8000亩,分布在兴隆镇云贵山、抄乐镇落花屯村、复兴镇随阳山村,也是‘中国高品质绿茶’示范基地。”

  好生态孕育“干净茶”。茶,是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致力于“以茶兴县”,湄潭茶产业乘上高速发展列车,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在前不久发布的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中,贵州绿茶榜上有名,湄潭茶在其中表现卓越,2022年湄潭茶叶产量达到6.9万吨,产值64.74亿元,综合收入160亿元。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品牌强农的持续赋能。贵州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深入挖掘贵州农产品品牌文化底蕴和核心价值,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进一步扩规模、提产量、增效益,为“贵”字号农业品牌注入澎湃动力和强劲活力。

  遵义朝天椒、都匀毛尖、兴仁薏仁米、修文猕猴桃、镇宁蜂糖李等一众品牌脱颖而出,影响力、竞争力和认知度不断加大的同时,贵州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也驶入了“快车道”,并惠及全产业链的人民群众增收致富。在此期间,贵州在66个脱贫县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9个,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品牌红利。

  目前,贵州已形成了整体推进、多点突破的农业品牌发展格局,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日益提升,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动能。

  加工赋能 黔货出山通江达海

  入秋后,以六盘水、安顺、黔南、毕节为代表的贵州刺梨四大产业带喜迎丰收,满山“金果果”采摘后,被尽数送往就近的刺梨加工厂,加工形成刺梨饮料、刺梨原浆、刺梨干果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在市场上广泛流通。

  刺梨,是十分依赖于二产加工的农产品,早年间因为鲜果保存难和加工业的薄弱,一直是无人问津的“山果果”。随着刺梨加工企业的兴起,鲜刺梨种植也逐渐在各地推广开来,迈向高速发展,实现从山果到商品的质变。

  10月24日,采访团走进位于惠水县的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刺柠吉生产基地。该基地是广药集团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项目之一,总占地面积300亩,生产线产能可达日产王老吉凉茶70万罐、刺柠吉60万罐,为刺柠吉产业发展以及广州对口帮扶黔南州打下扎实基础。

  “自展开合作来,刺柠吉的飞速发展,也为王老吉在饮料市场打开了新局面。从‘输血’到‘造血’,打出了漂亮的一仗。”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继曾说,目前,刺柠吉以及相关产品今年的销售额已超10亿元。“刺柠吉在大湾区销量十分可观,我们也在逐步向海外市场布局,在澳大利亚、意大利、阿联酋、新加坡等国家都有销售。”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贵州,辣椒、茶叶、中药材等,同样走上了从“单一种植”到“接二连三”的道路,通过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融合升级让黔贵大地唱响了增收“四季歌”。

  特色引领 推动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穿过一片密林,在一排松林下,几个圆圆脑袋破土而出,穿着“白纱裙”的红托竹荪偷偷在清晨冒头,林间的鸟儿仿佛没了声音,生怕一点大声响,就会将这些“精灵”吓退。而另一片松林处,十余名工人正配合默契,开沟的、放菌包的、抬菌筐的、开着小三轮送货的……分工协作,热火朝天。

  这是采访团走进纳雍县化作林场林下红托竹荪种植基地看到的场景。负责经营管理的贵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总监王荣国介绍:“每亩地大概种植红托竹荪3000棒,6月开始出菇,一直持续到10月。”

  当前,化作林场林菌产业风生水起,红托竹荪种植面积就达3600亩。为了提高林地附加值,化作林场还积极调整布局、丰富业态,在林场规划林下经济产业园3万亩,积极探索“林菌+林药”的轮作模式,推动“林场+企业+合作社+农户”,带动农户增收。

  “每年种植红托竹荪1000亩左右,带动周边乡镇200多名老百姓就业,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纳雍县林业局副局长陈刚介绍。

  同时,在相关专家帮助指导下,基地实现了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突破,先后申请受理专利29项,取得授权专利9项,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贵州食用菌闯出一片天地,和蔬菜、火龙果等产业并驾齐驱,产业规模进入了全国第一梯队。有着“山珍之王”的红托竹荪和冬荪远销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统筹产地、销地和园区布局……我省已逐步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同发展新格局。(记者 梁圣)

[责任编辑:刘昌馀 邓娴 ]

相关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