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走进贵州安顺屯堡 探寻绵延六百年的古风遗韵-尊龙官方网站
贵州频道
>>正文

新华视点|走进贵州安顺屯堡 探寻绵延六百年的古风遗韵-尊龙官方网站

2023-12-12 17:38:16  来源:新华网

  这是一座座连户成片的“石头城堡”,这里有一出出粗犷自然的古朴戏剧,这里还居住着一群群身着宽衣大袖的“屯堡孃孃”……在今天的贵州,还有这片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的所在。

  六百多年前,明朝军队赴云南平边后,在被称为“黔之腹,滇之喉”的贵州安顺屯军屯田、建城戍边。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数十万军民在此建造房屋、开垦田地、繁衍生息。自成一脉的屯堡文化也因此逐渐成形。

  位于安顺市以东15公里的西秀区七眼桥镇,这里密布着保存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40余个,构成保存相对完好的屯堡古村落群。云峰屯堡本寨村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因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筑和民风民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村寨,一座座用石头筑成的军民两用建筑映入眼帘。“石头的路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的缸。”屯堡人家利用贵州喀斯特地貌,就地取材,用易于开采剥取的石灰岩搭建出这种封闭式建筑结构。

  古籍《明实录》写道:“兵团聚,春耕秋练,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执坚以御之。”寨墙、民房、碉楼连户成片,街巷两旁的射击孔隐约诉说着曾经的刀光剑影。六百多年过去,冬日暖阳下的本寨村宁静从容,一批批外地游客和前来写生的学生用相机和画笔记录下屯堡今貌。

  百年岁月斑驳了屯堡的建筑,却没能抹去黔山秀水之中的江淮余韵。沿袭江南四合院特点的民居中,由正房、厢房、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构建起屯堡人家的一方天地。屯堡人也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沿袭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

  当地俗话说“屯军带来地戏,百姓带来花灯”。“抬汪公”“跳地戏”“玩花灯”,这些每逢年节的娱乐活动,都已成为屯堡的非遗“名片”。不过要说屯堡文化遗存中最典型的风貌,恐怕还得数屯堡妇女身着的“凤阳汉装”。

  20世纪80年代以后,屯堡文化研究逐渐兴起,众多中外学者纷纷走进贵州屯堡,进行历史学、社会学等调查研究。近年来,随着一批屯堡被打造成景区,久居贵州深山,昔日门前冷清的屯堡也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在以“地多平旷”闻名的安顺市平坝区,高耸着一座天台山,滇黔古道从山脚旁穿过。当年,明朝大军在此处设驿屯兵,这座驿站逐渐成为今日的天龙屯堡。今天,在高耸的碉楼和用石头打造的四合院里,屯堡人不仅是景区内的“原住民”,也作为景区的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着便利。

  作为明代以来民族地区汉族族群生存状态的集中体现,同时作为一种仍在发展演变中的活态文化,屯堡文化不仅蕴含着屯堡人的智慧,更是贵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极具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开发潜质的屯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散落在安顺各区县的屯堡村寨也面临着特色不明晰、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有待提高。如何串珠成链,共同壮大,成为各屯堡景区需要解答的课题。2023年,安顺将天龙屯堡、旧州古镇、鲍家屯、云峰八寨等标志性屯堡一同“打包”,打造大明屯堡国际旅游度假区,希望形成屯堡文化综合展示窗口。各类乡村民宿、乡村博物馆、研学旅游等旅游业态也在逐步打造。

  制片人:李杰

  编导:刘瑞娟

  记者:崔晓强、解文韬

  配音:戴心妍(实习)

  统筹:王健、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部分素材来源:安顺市平坝区融媒体中心、安顺市西秀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谢素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