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焕新 幸福加码
——各地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
从传统“老破小”到“爽爽贵阳”网红打卡新地标,贵阳市南明区曹状元街区是怎么做到的?
17个老旧小区院落、占地约14万平方米……曹状元街区的建设在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的基础上,综合棚改、旧改、背街小巷改、地下管网改等多种模式,对社区服务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公共配套空间等进行深度拓展挖掘,让市民及游客更直接地体验城市更新建设的成效。
当前,各地在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将老旧小区改造和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围绕居民最忧最需最盼的问题精准施策,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建管并举”的理念,助推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改造后,我们这一片不仅路变宽了,房子也变漂亮了,蛛网般的电线也没有了,如今还办起了老年大学。”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建设中路社区居民曹桂兰每天都会到楼下散步,看着整洁有序的居住环境,连连点赞。
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建设中路文明巷片区,涉及六盘水市10个单位办公楼和家属楼,含7个院落32栋居民楼。
2020年,黄土坡街道聚焦老旧小区“无主管部门、无边界、无物管、无防护措施”问题,通过支部领衔共商、党员带头共建、党建联盟共治、党群引领共享,找准居民需求“最大公约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治理。
“我们组建了文明巷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适时召开会议,同以居民代表为主的项目监督管理小组不断完善改造内容,实现改造从‘众口难调’向同心协力转变。”黄土坡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魏薇说,改造后,宅间景观靓化,群众幸福生活面子和“里子”都得到增强。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解决老城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贵州坚持民生优先、问题导向、多元参与的理念,把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贯穿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调动群众参与小区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老旧小区改造“小切口”推进“大民生”。
在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石板路延伸至巷子深处,两侧古朴房屋一字排开,阳光透过古瓦照进街头巷道,人来人往,光影交错,别有一番韵致。
始建于明代,安顺古城部分建筑年久失修、残缺破损,且与居民生活区重叠,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2020年1月,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修缮项目开工建设。当地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大力开展古建筑修缮、恢复及改造工作,为每一栋房屋设计独立修缮方案,保留原有历史痕迹。古城焕新,多元业态共融共生,市民、游客在此同时感受市井气息、文化艺术。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
紧盯民生民意民需,各地瞄准满足群众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装饰一新的楼道墙面、安全便利的智能门禁、崭新的休闲座椅与健身设施……走进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子尹路的遵义市文化小学家属院,改造后的小区让人眼前一亮。
2023年3月,红花岗区将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家属院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对楼栋和道路、户外健身场地、电路线路等进行提升改造。“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制定改造方案,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纪念馆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胡家伟说。
在纪念馆社区住了30余年的居民华远菊十分满意:“路面平整了,墙面干净了,还有休闲娱乐的地方,生活更舒心了。”
5月7日,贵阳市云岩区盐务街街道金仓社区,百腊井小区公园里绿意盎然,居民们有的散步,有的在晨练……
金仓社区不少居民小区都修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改造刻不容缓,治理必须跟上。”金仓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廖书英说。
依托“新型社区·温馨家园”改造项目,该社区对小区地下管网、地上工程进行改造。既要建好,还要管好。该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 居民自治”模式,充分发挥业委会、自管会、网格员等作用,凝聚各方合力,以让群众满意为目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立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全省各地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厘清城市社区职责事项,继续推动资源下沉、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以不断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和精准化服务水平,提增群众“三感”。(记者 华姝)